我對急診的了解與建議

  • 我對急診的了解:
  1. 是一門救人的學問,專門處理各種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傷殘的狀況:
    目前在台灣民眾普遍對急診的專業不夠了解,而且健保給付下費用便宜,因此就算已經有五級檢傷分類基準,急診仍然常充滿沒有緊急狀況的輕症患者。
  2. 需要全方位的知識與常識:
    造成嚴重傷病的原因多不凡載,急診醫師需要對各種形式的急症有所認識。比如除了冠心病緊急發作等慢性病緊急發作情形,還有毒蛇咬傷、燒燙傷、各種外傷等等。
  3. 除了需要具備醫學的各種知識跟技術外,還需要特定的人格特質:
    急診醫師的工作繁複吃重,面對的情況往往有時間與各種壓力。在緊急情況下要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思考,做出最有利患者的判斷。有時還得免對醫療糾紛、醫療暴力等不願見但不時發生的情形。
  4. 需要各科互相配合:
    除了急診醫師立即性的判斷並進行醫療介入外,也需要別科醫師的支援。比方說「創傷型」的患者需要“load and go”,到院後必須交給外科醫師處理。
  5. 牽涉多方面社會資源整合,如消防、衛生、醫療合作等等:
    許多事故場合都需要急診的醫療,比方許多時候急救在消防救災的第一線場就已經在執行。衛生單位則需要協助訓練急救人力等工作。
  6. 需要政府、民間的支持與捐助:
    急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硬體設施如消防車、急救器材、甚至空中救護時需要直升機等等。進行急救的人力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然而人力的部分在台灣也相對不足,常是非專職如志工、替代役在執行。
  7. 需要法規等司法體系支援:
    量好的醫療體系需要政府與司法的支援,除了保障醫師急救時不被傷害及干擾外,良好的法規也能避免事故發生(如:酒駕、車禍),減少急診的需求。
  • 我對急診的建議:
  1. 急救常識須深入民間:
    唯有急救常識深入民間,才能把握急救的黃金時間,不延誤處置時機。
  2. 基礎急救教育需要及早開始,並加強實作訓練:
    高中時有教簡單的CPR,實際演練的機會有數次。但國中時完全沒機會演練。
  3. AED的設置不夠普及、設置地點宣導不足:
    除了醫療相關人員,一般民眾對AED認識不足,甚至不曉得有這種設施。就算知道,也不曉得需要時能如何使用。另外,AED的設置不夠密集、設置地點不夠普為人知。光是查出設置點跟跑到該點取得裝置的時間可能就已經錯過搶救生命的黃金時期。


留言

熱門文章